2025年伊始,人形机器人持续疯狂出圈,上春晚扭秧歌、功夫、前后空翻、舞蹈、进工厂打工等,始终立于大众及资本市场聚光灯之下。而伴随着产业出圈,各地政府政策高调托举,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或不容忽视。
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虽然获得当前市场最高的关注度,但处于商业化前期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竞争格局还未成型,而作为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确定性或更高。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企业目前来看主要来自两大行业,一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二是工业机械企业;我们更为强调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供应链企业融合发展,原因主要在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更为精密严苛的制造技术底层、以及特斯拉擎天柱带来的融合示范效应。
人形机器人和汽车产业链融合发展是两强联合的代表,一方面,每年约九千万台汽车销售量成为业绩及技术打磨并持续迭代的最大保障;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高速发展预期为第二增长曲线插上弹性翅膀。具体来看,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和汽车供应链在以下六个方面可能存在底层技术及产品共享、迁移的可能性,其中机械电子零部件包括轴承、齿轮、丝杆、电机、传感器、电池技术等,软件则包括视觉系统、AI算法等。
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来看,全球大厂及国内大厂不少已早早布局机器人产业、并积极把握人形机器人发展机遇;在大厂的领先示范布局带领下,及特斯拉2022年擎天柱发布的现象级事件推动下,2022-2023年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2025年前后,似再度呈现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入局迹象。不完全统计,A股汽零部件上市公司中已经公开表态布局或准备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公司数量预计达到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