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行业经历过去数年的发展热潮后,理性回归的信号最先体现在融资层面,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融资金额近 16.65 亿元,同比下滑 44.03%,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从 2022年的 0.93 亿元下降至 0.56 亿元,融资市场收缩明显。
从细分赛道来看,2D 相机市场格局趋于稳定,以海康、华睿为代表的国产厂商份额持续提升,头部效应进一步凸显;3D 视觉市场虽然市场基数尚小,但入局厂商仍在持续增加,从芯片、传感器、光机、相机、软件到系统解决方案,每个环节均存在技术路线差异和技术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技术—产品—应用的飞轮在市场试错与验证中不断轮转与迭代,进而逐渐形成阶段性的行业共识与非共识。
所谓共识,如 3D 视觉会是 2D 视觉的补充而非直接替代;没有最优的技术路线只有最适合的技术路线;从芯片到软硬件,国产化是大势所趋……
所谓非共识,如视觉巨头厂商是否能在 3D 视觉市场重现其 2D 视觉的辉煌;单一技术、单一产品路线的创业公司是否有未来;MEMS 投射模组何时能够对 DLP 模组实现规模化替代;AI 大模型还是 AI 小模型对机器视觉的价值更大……
从机器视觉产业链看,自下而上的国产化替代开始提速,从视觉应用集成到相机、光源、镜头、工控机、软件再到图像传感器、视觉芯片等环节,国产化进程不断深入。从数据上看,2023 年中国市场机器视觉各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份额均已超过 70%,其中光源国产化率超过 90%,镜头国产化率 80%左右,2D 相机国产化率超过 80%,3D 相机国产化率超过 60%,视觉软件国产化率超过 40%。
相比之下,更上游的芯片与传感器层面,国产化率程度相对偏弱,2023 年中国工业视觉 CMOS 传感器国产份额仅为 17.24%,外资厂商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